kaiyun官網中國 開云網址巴黎的“團結號角”吹得悄無聲息!當法國總統馬克龍一再敲桌子呼吁歐洲攜手共進,推動六代機項目時,德國卻悄然簽下了一份81億歐元的F-35戰機訂單,西班牙則急于要求在本土產業鏈中占據30%的份額,英國和意大利組成的GCAP項目組也因“空優與多用途的優先級”問題爭得面紅耳赤。這場本應凝聚歐洲力量的耗資上千億歐元的“未來空戰系統”(FCAS)合作,最終卻變成了三國博弈的慘烈劇本——技術路線各懷鬼胎,利益分配爭斗不休,連最細微的垂尾設計也要經過投票表決。
法國達索公司如同護衛寶藏一般守著自己的核心技術:堅持使用自研的發動機,要求兼容航母起降功能,并且希望保留核打擊能力。對此,德國空客團隊卻冷嘲熱諷,認為“艦載能力不僅燒錢,而且用不上”,他們更愿意把預算投入到人工智能驅動的空戰系統上,以期在未來戰斗中占據技術優勢。西班牙的態度則更加直接——他們同意投資,但要求至少30%的零部件在本土生產,以便確保國內利益。
三方激烈爭論了6年,最終只完成了800項技術交付,這一進度甚至不足計劃的15%。達索公司CEO特拉皮爾在議會上憤怒拍桌:“每次推進都變成重新開始的爭論,這簡直不是合作,而是折磨!”歷史仿佛重復:40年前,法國和德國因“空優還是對地攻擊”問題鬧翻,各自走上了不同的技術路線,最終各自研發出了“陣風”和“臺風”;今天,類似的劇情再次上演,六代機項目變成了兩國間的新一輪技術角力。
雖然表面上看是三國合作,但各國企業之間的內斗早已讓項目陷入僵局。達索公司希望能夠壟斷飛行控制系統的開發,而空客依托德國和西班牙的資金支持,力爭主導權。西班牙的英德拉公司則拼命推動本土供應商的參與——144家參與企業都在為誰能掌握主導權而爭斗不休,甚至連最基礎的零部件采購也必須經過三國議會的批準。
更為棘手的是,項目的經濟賬難以平衡:德國因俄烏沖突導致能源危機,已連續30年保持盈余的貿易賬戶首次出現逆差,這使得軍費主要流向了F-35的購買。而西班牙面臨高達12%的失業率,迫切希望每一筆投入都能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。在這種經濟壓力下,馬克龍高呼的“歐洲團結”顯然不過是背景音,無法在實際利益面前占據主導地位。
表面上,法德西三國似乎坐在同一條船上,但實際上各自握住的是不同的舵——法國視FCAS為其大國復興的象征,德國則希望通過這一項目作為“替代美國技術”的重要突破,西班牙則把這場合作當作產業升級的跳板。各國的戰略錯位直接導致了實際操作中的矛盾:法國堅持六代機要兼容航母起降,德國則認為“我們沒有航母,憑什么為此支付額外費用”,而達索則一邊請求盟友提供技術支持,另一邊卻遭遇“保密協議”這一擋箭牌。
連空客的CEO都在內部會議上感慨:“歐洲防務自主?現在我們連最基礎的垂尾設計都要通過三國投票決定!”
當FCAS項目小組正在為了“是否使用英國螺栓”而爭論不休時,中國的六代機編隊已經在12000米高空以2.35馬赫的超巡速度進行了測試,同時指揮8架無人機進行蜂群突防,展示出驚人的空中作戰能力;美國雖然暫停了NGAD項目,但F-35的生產線仍在全速運轉,強勢占領歐洲市場。德國防部私下表示:“等FCAS量產?我們的臺風戰機估計早就要退役了!”
更為嚴峻的現實是,歐洲各國之間的信任已經破裂:波蘭直言“歐洲自主防務是個幻想”,丹麥為了防止監聽而連夜更換微軟系統,甚至荷蘭也開始自建主權云,顯示出對盟友的不信任程度已經超過對敵人的警惕。
馬克龍一邊高喊團結,一邊卻忘記了達索公司正在四處推銷“陣風”戰機——這種“拆臺又兜售備胎”的行為暴露了歐洲軍工背后的投機心態。六代機項目的困境,實際上是歐洲一體化的死結:法德兩國誰也不愿意讓步,而小國則擔心成為大國的附庸,企業鏈內的內耗幾乎和宮斗劇有得一拼。
當中國的殲-50在成都的藍天上撕裂云層,法蘭克福的會議室里依舊在為了“垂尾投票權”爭得不可開交。這場價值上千億歐元的六代機項目,最終會證明:空天霸權從來不屬于那些拿著PPT做藝術的設計師,而是屬于那些將圖紙鐫刻在蒼穹中的狠角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